扫码手机阅读

大宋双龙传

作者:天下无二汪 | 分类:历史 | 字数:121.1万

第507章 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

书名:大宋双龙传 作者:天下无二汪 字数:2311 更新时间:2025-08-27 09:45:20

张叔夜在舆图上比比划划,尽量用官家能理解的说辞,将大明尴尬的局面说了明明白白。

赵桓听的连连点头,这是第一次有人从天时地利的角度,把明金两国这一战难以避免的原因,讲的如此透彻。

“朝闻道,咳咳!枢相大才啊!”

“臣惶恐!”

赵桓亲热的拉着老臣的手,不吝美誉之词。

他不是傻子,满朝文武何人还有此见识,估计九成之人连辽阳城在何处都摸不着头脑。

蔡攸那个“废物”名义上是“知枢密使”,其实只是挂个名头,方便在前线统兵。

原本只是体恤老臣,调张叔夜回京,如今看来自己是挖到宝了。

“国事艰难,枢相还请不辞辛苦,帮朕、帮大宋,将兵事重任担起来!”

“臣必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!”

……

穿越者掀起的时空扰乱,有些事没变,譬如赵桓成了新官家,官宣明年改元“靖康”。

嗯嗯!没有了宣和六年和七年,“靖康年”提前两年出现。

舅甥俩的一系列行动,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,未来也变得一片混沌。

张叔夜接管大宋军权之时,朋哥儿正在为“辽东之战”调兵遣将,忙的焦头烂额。

当然,就算知道了,他照样不屑一顾。

大宋痼疾已经积重难返、病入膏肓,不是出现一两个所谓“名臣”“虎将”就能立马改变。

除非整个军制推倒重建,从官方角度,尽最大努力提高大宋军人的社会地位和待遇。

抽调徒有其表的诸军精锐,重新训练一支敢战、能战的野战部队。

否则,大宋禁军依然是一支为钱而战的“雇佣军”,还是一支没有职业道德和下限的垃圾雇员。

这些内容是短时间就能实现的吗?

估计只要放出风去,还没等实现,张叔夜就会被弹劾下台。

断人财路,如杀人父母。

趴在整条利益链上吸血的文官武将们,就算大宋亡了,也不会允许有人敢动他们盘子里的肉。

大不了换个东家,照样过活。

所以,朋哥儿瞧不起弱智胆小的大宋官家,更瞧不起粪缸一样的大宋朝堂,蛆虫一样的大宋官员。

如果只是为了拿下汴梁城,他只需要派出一个骑兵团就行。

有小舅在汴梁基地坐镇,汴梁对大明就是不设防的城市。

就如同“苍梧先生”的外甥也叫汪朋字云龙,在连岛拥田千亩的秀才身份,四处游历、行踪不定。

同名同姓的人多了,大宋叫汪朋的没一千也有八百,谁会将他跟大明皇帝联想到一起?

敢说也不敢信啊!

……

“新官上任三把火”,张叔夜在枢相的位置上,立马大展拳脚,一系列举措,或明或暗的开始安排下去。

他最清楚大宋军队的问题所在,但也只能选择在“规则”之内,尽可能的做些调整和改善。

深深的无力感,始终伴随着他。

光是一个清点汴梁禁军准确数目的事情,就让他折腾了一个月,最后依然是一笔糊涂账。

你敢想象上午在城南兵营点卯,下午就跑去城北军营,换个旗号继续应卯的兵?

这年头有没有人脸识别,上午叫张三、下午叫李四、明天就是王二麻子……

你拿什么分辩?

盘点军械甲胄更是荒唐,不逼急了人家就来回搬仓库玩,逼急了就烧仓,再推几个替死鬼出来。

你能咋办?

最搞笑的是清点战马数量,人家指着大青骡非说这就是马,矮了一点而已。

还好!没拿驴子充数,就偷着乐吧!

烂透了啊!

连大宋职业禁军都这德行,更别说形如奴仆的“厢军”。

唯一让张叔夜欣慰的是,大宋的探子、密谍还是有些手段,虽然消息滞后,但是始终未断。

尤其是燕云之地的军情,如同拨开笼罩在燕云之地的浓雾,让张叔夜和官家能“以管窥豹”。

最重要的一名密谍,已经潜入易州守备营中,担任学究一职。

明军居然教大头兵识字算术,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。

一些明境内部公开,外界无人知晓的消息,让这对忧心忡忡的君臣叹为观止。

甚至火绳枪、三眼铳都花了大价钱搞出明境,这可是了不得的收获。

让赵桓和张叔夜倍感振奋。

如果大宋同样装备了如此利器,用来打大宋“最擅长”的守城战,也不至于没有还手之力。

和拼命仿造火枪的金、夏两国,同样的问题来了,造出一模一样的火铳并没多大难度。

还是火药问题。

大宋火药并不缺,但都是用来燃烧、或毒烟伤敌。

看起来有模有样的装进铳管,打放时也能听到响,但是铳子出膛后飞不了多远,别说破甲了,连麻衣都穿不透。

不知道真正的配方,就只能自己慢慢试,至于什么时候能搞出来,只有天知道。

但不管怎么说,托名“陈山南”的密谍有大功。

事关重大,又涉及绝对机密,张叔夜派他三子张常先出马,冒充行商亲自去跟其接触。

枢相家三衙内出马,对密谍来说绝对够份量。

万一走漏风声,亮明身份也不至于有什么危险,毕竟大明对大宋还算友好,并没有仗着兵威咄咄逼人。

上次收了两百万贯就撤了军,说明胃口并不大。

按照君臣二人估计,明金在辽东开战,关乎到两国生死存亡。

明军火器犀利,但是人数处于绝对劣势。

辽东白山黑水之地,金国占着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的巨大优势。

尤其是十余万的铁骑,那可不是好相与的,光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。

谚曰:两虎相争必有一伤。

又云:杀敌一千、自损八百。

这一仗不打个三五年,绝对分不出胜负。

大宋还有时间,虽然不多。

大明必然主精锐尽出,对大宋隔绝消息,就是怕两面受敌。

这一点也是张叔夜派出自己亲子,有恃无恐的原因。

大明不敢冒着激怒大宋枢相的死仇,对三哥儿做出什么过分的举动。

这也是给“文不成、武不就”的小老三,一个珍贵的晋身之阶。

只要能进入官家眼中,就算真失败了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是?

三衙内去易州,除了代表枢相给予“陈山南”重奖,同时对其提出系列要求,譬如火药配方,譬如大明辽东之战的情况。

宋明必有一战!

早点着手准备,总好过事到临头、措手不及。

如果可能,赵桓一定会对着朋哥儿大喊:

“你不要过来啊!”

……